j9com九游会(中国百科)有限公司官网

news

新闻中心

MEDIA

媒体报道

35万辆外地车“常年驻穗” 广州拥堵指数7个月大涨40%,城建公咨委建言外地车错峰出行
发布时间:2015-11-21浏览次数:1311

南方日报讯 (记者/成希 实习生/陈彦竹)今年4月以来,广州晚高峰已持续“中度拥堵”状态逾200天,市民们对日渐“漫长”的上下班路抱怨连连。广州市交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7个月中心城区平均拥堵指数环比上涨40%。广州早晚高峰越来越堵背后原因是什么?广州应该如何治堵?针对城市拥堵问题,11月19日广州市重大城建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下称“城建公咨委”)在市政府紧急召开广州拥堵情况研讨会,提出了外地车错峰出行等四大建议,市交委、市住建委、市交警支队和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中心城区拥堵指数上周破8达到“严重拥堵”

据城建公咨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8月,高德公司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广州在全国拥堵城市排名中从上一季度的14位上升到第3,成为拥堵指数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根据广州市交委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广州拥堵指数在7个月内大涨了40%。

据悉,2014年9月第1周至2015年4月第1周,广州中心城区的日均拥堵指数最高为5.3,为轻度拥堵,出现在2014年12月的第4周,这一数据在去年排名第二。但从今年4月第2周开始,广州市中心城区拥堵指数陡然蹿升至5.69。此后至今,仅有8月(学生暑假期间)有两周的指数略低于5.3。

2014年9月第1周至2015年4月第1周,日均行驶速度为31.80公里/小时;早高峰平均拥堵指数为2.86,平均行驶速度为31.07公里/小时;晚高峰平均拥堵指数为5.92,平均行驶速度为27.07公里/小时。

2015年4月第2周至11月第1周,日均行驶速度为29.95公里/小时;早高峰平均拥堵指数为4.44,平均行驶速度为29.50公里/小时;晚高峰平均拥堵指数为7.87,平均行驶速度为25.16公里/小时。

前后7个月相比,早高峰拥堵指数上涨55.24%,晚高峰上涨32.93%,日均平均行驶速度下降1.85公里/小时。

11月2日至6日,广州市中心城区全天、早高峰和晚高峰的平均拥堵指数分别为6.15、4.57和7.72,接近7个月来的平均拥堵水平。

广州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周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指数较前一周总体提升,晚高峰破8达到“严重拥堵”。上周工作日日均拥堵指数为6.56(中度拥堵),环比上升6.74%。其中,早高峰拥堵指数为5.06(轻度拥堵),环比上升10.67%;晚高峰拥堵指数为8.05(严重拥堵),环比上升4.3%。但是交通部门解释,上周交通拥堵状况比一周前明显上升,主要是由于降温过程中的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

交通系统监测数据显示,天河路—体育东路交叉口改造工程实施后,体育东路(黄埔大道至天河路)的通行效率明显提升,路段全天平均车速提高3.28%,其中,晚高峰以及平峰期的交通改善效果比较明显,晚高峰平均车速涨幅达到2公里/小时,较改造前提升10.6%,大大缓解了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专车及本地化外地车加剧拥堵

据广州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广州市平均车速连续多月呈同比大幅下降趋势,如9月中心城区路网日平均车速为32.79公里/小时,同比下降3.54%;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拥堵路段(口)大幅增加、严重拥堵路段的时间占比明显增加,都说明解决广州交通拥堵刻不容缓。该负责人指出,互联网专车及本地化外地车加剧广州拥堵。一方面,互联网专车的运行模式令大量“车等人”、“二次违停”及“龟速行驶”等行为集中出现,改变了路网的通行环境,导致广州市路网的交通承载力大幅下降11.8%;另一方面,广州市2012年实施“限牌”政策以来已累计减少汽车增量超100万辆,但随着本地化外地车的持续增长,该实施效果已基本被抵消,也消耗了广州市交通承载力对应汽车保有量的剩余空间。

对此,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补充道,目前“本地化运行”的外地车数量约35万辆,而且出行强度大。另外,随着互联网专车的兴起,引起出行结构变化,公共交通向个体交通转变,进入第二季度后,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由4月份的4.86亿次降低了约4%。

目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这种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出行方式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各大城市的共识,广州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市交委还介绍了“建、增、管、限”的系统治理思路,指出在国内限牌城市中,唯独广州尚未配套实施该项交通管制措施,即对特定区域、特定路段、特定时段下,长期本地化运行的外地车实施错峰出行管制措施,希望能够开展这方面的决策研究。

■城建公咨委建言

1.外地车错峰出行且禁入专车平台

对于外地车进穗问题,有委员表示,推行外地车错峰出行,禁止外地车做专车,交委要担起管理责任,尽快出台有序发展专车的执行办法,广州市应该先出台试行办法。与此同时,应引导过境车辆避开穿越城区道路,降低或取消部分内环之外道路、桥梁的收费。

2.治堵要先清堵

有委员指出,要“治堵”首先要清除那些“致堵”的因素,包括严禁中心城区占道停车;加大对五类车的执法力度,限售五类车;道路施工应错开开挖时间等。

3.加强文明驾驶宣传

针对目前交警执法不够到位的问题,有委员认为,加强道路执法队伍的建设,不单是交警、交委执法局的责任,宣传部门也应大力宣传文明出行和文明驾驶。

4.放开停车收费,还原用车成本

有委员认为,机动车交通个体化的原因在于用车成本不高,建议可以增加高峰期私家车的用车成本,如高峰期征收拥堵费,放开停车收费限价,以引导车主错峰出行等等。城建公咨委主任曹志伟表示,交通阻塞是所有大城市的通病,政府要保障人人有车坐,而不是保障人人有车开,所以政府一方面要切实鼓励公交出行,如降低公交收费,甚至在特殊时段免费;另一方面,要放开停车场收费,还原真实用车成本,让汽车保有量有序增长。

曹志伟在现场做了两个简单测试统计,到会的13位委员表态:①是否要在特定区域、特定路段、特定时段下,对外地车实施错峰出行引导措施,12名委员赞同,1名委员反对;②是否要禁止外地车辆参与广州互联网专车运营,9名委员赞同,3名委员反对,1名委员弃权。不过由于此次会议紧急,参会人员未达到2/3,所以表决结果并不代表公咨委最后意见。城建公咨委将继续通过邮箱(caogzs@126.com)、微博(@广州政协曹志伟工作室)等渠道搜集市民及委员建议,并将在下周形成咨询报告报市政府,欢迎广大市民投递建议。

■中大调查

限牌后外地车数量翻番

据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沙志仁博士介绍,他们近期组织学生进行了一项实地交通调查,调查的地点是广州市区12条主干道,包括环市路、东风路、天河路、黄埔大道、广州大道南、中山一路、新港路、解放路、广园快速路、科韵路、新滘东路、龙溪大道。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心城区路段中,天河路、广州大道南、环市路的外地车比例较高。天河路晚高峰的外地车比例高达30%,中心城区内天河CBD的外地车出行较多。外围路段的外地车比例与中心城区路段相比,总体较高。其中,龙溪大道处于广佛两地交接处,外地车比例最高。早高峰时段外地车较少,早高峰过后,全天外地车比例基本持平,在21%至24%范围内小幅波动。

沙志仁指出,限牌前外地车占比还小于10%,这两三年大幅上升。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区的外地车已达20%以上,比例应该是史上最高。有部分广州市民摇不到号,又不愿意花钱竞拍车牌,选择到外地上牌。目前,广州尚未实行限外,驱动广州有用车需求的市民到周边城市上牌,如佛山、深圳、清远、东莞等。虽然说是外地车,但主要是在广州使用的,外地车的本地化使用增多,令路面外地车牌的车迅速增多。

在沙志仁看来,不少外地车涌入广州,致使广州路面的专车增加较多是今年广州拥堵加剧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专车司机对路况不熟,路边等客违章停车也较多,影响路面正常通行。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原文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5-11/20/content_7490629.htm

XML 地图